-多特蒙德险胜曼城,胜负仍悬而未决
这几天,小编一直在河南开封,对于开封整体印象打算明后天有时间再写,今天去了开封的满洲人聚集地里城大院,所有就先写一下开封的满族。
今年9月6日我们发的文章《河南古都里的“满城”——开封里城大院》,大家可以参看。
(开封地图,可以看到满洲城在古开封城之北)
开封里城始建于1790年(康熙五十九年),据说最初只派遣八百旗兵,加上家眷,供给一千多人。但那时候定的是每三年换防。
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开封驻防旗兵由三年换防改为定防,八旗官兵家眷亦随军迁城内并定居下来,驻防兵丁约1000人,家属约4000人,总人口约5000人。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 ,在周王府煤山旧址上,建万寿亭,内置皇帝牌位,每逢节日到此朝贺,因此煤山改名为“龙亭山”,简称“龙亭”。开封满城位于龙亭后,昔日有路可直达龙亭,因建于开封城墙内北侧,故又将其称为“里城”。
满洲城位于开封城内的西北隅。位置在龙亭以北,城墙以里,东起临水宫(今28中学),西抵文昌后街,难道体育场门前东西马路,北达城墙,面积0.8平方公里。旗城四周筑有一道土城墙,高约3米。在土城的东西南三面各建有门。
旗营驻军除满洲八旗外,还有东蒙古(俗称左翼),西蒙古(俗称右翼)共有10旗。每旗80名马甲,200名步甲,20名匠役。每个马甲有一个独院,3间房,占地1.3亩。类似北京的四合院。
开封旗人很多方面非常像北京旗人,也自称爷,有很多爷的爱好和做派,如也喜欢虫鸟花鱼、文玩等。开封旗人吵架,常有“你管不着我这一亩三分地”之说,即是根据每家的院子而来。
每个匠役住房,占地比马甲稍多一点。步甲没有房屋和土地。
一个旗分4条街,4条街的后面有一条官街,10个旗共有50条街。每个旗的街道和住宅都成四方形,房屋坐北朝南,四合独院,面积约1100亩。
开封满蒙八旗在乾隆年间曾经达到九千多人,咸丰年间北舞渡战役,开封八旗兵参战500 人,仅生还7人;平息太平军叛乱,开封满营出兵240 人,在新郑县的小红山地区全部壮烈牺牲。还有其他战事,开封八旗兵伤亡者亦在所难免。另外,在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拨河南驻防旗兵50 名“移补杭州驻防兵额”
这样,到宣统年间人口调查时,开封八旗驻防有790 户,3485人。
这是开封的老照片,看院门和门外的石鼓,非常像北京的四合院。
与开封满族族胞TANGYU联系,听他介绍了一些情况,有可能与历史有出入,他讲进入民国后,各地的满城都被拆毁。据说民国初年的河南领导人是前清巡抚,对满洲人比较友好,在别的地区,进入民国就开始拖欠兵饷,甚至停止不同,这里还一直照发。网上有的文章说河南督军赵倜原是毅军老底子的缘故。(按清室优待条件是应该继续发的,北京是到1924年冯玉祥逼宫,撕毁清室优待条件以后,彻底停放钱粮。)
对开封满蒙民族的历史转折点。
1922年5月,倒戈和毁佛的将军冯玉祥任河南督军,到任后就挨门挨户搜查旗人家庭。并对所有开封旗人进行遣散。
当时,冯玉祥定三条措施:
一、发给迁移费,令旗营中的满、蒙族人拆走自己住的房屋,不拆者,每间给10元。佐领等官员的住房,仍由他们自行拆卖;
二、统镇府衙门、小学堂等公益事业用房一律归公;
三、将青少年一千来人,分到郑州豫丰纱厂做工。令成年人带其家人老小迁到通许、陈留、杞县等地,分田务农。
1922年,冯玉祥将满城拆除,改建为兵营和飞机场,当时有房3120间。1932年为了召开“华北运动会”,又在原“里城”范围建设体育场,因为当时开封还是河南省会名为“华北运动场”。解放后,河南省会迁移至郑州,这里也就改名开封市人民体育场。
这样开封的满蒙旗人全部被迁走。
还好,老天有眼,几个月后,冯玉祥就调任陆军检阅使,离豫赴京任职,张福来担任河南督军。大部分满蒙旗人,除郑州留有约300人外,其他又都陆续回到了开封,在旗营旧址东半部搭起窝棚居住。生活主要靠刮盐土,熬硝碱,熬盐,卖煤土为生,生活较前一落千丈,极为困难。
近代,从开封满族中出了几位著名人物,有中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秉志先生,还有鸟类学家傅桐生,著名话剧艺术家连彼德等。
秉志先生不仅开创了中国微生物学,对于开封旗人有再造之恩,所以我感觉,以后开封的满蒙旗人应多多纪念这位英雄。
因为这位大英雄在1924年从南京回老家开封,发现这里族胞都住在简陋的窝棚了,生活异常困难,看到这些,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,真是泪如雨下。
因为他的名气比较大,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。他以满、蒙古族人的名义向政府和社会各界呼吁救济,政府和各公益事业团体捐助了一笔经费,盖了一百多间房屋供满、蒙古族人居住,形成了满、蒙民族聚居点,就是今日之里城大院。并还建里作为公共的活动空间:读报室,今天已经作为这里满蒙旗人的宗祠。
虽然开封的满城被冯玉祥毁了,但我们的民族英雄秉志再造了一个小满城,就是今天的里城大院。
上边三张照片是许克于2010年去里城大院的照片,据许克说,当时有的家庭还保留族谱,有的老人还会满语,但没有等到人。
2015年春节前,开封里城大院召开了满蒙民族新春联欢会,这是当时保存的一组照片。在这之前,这里的居民,普遍民族感情已经淡漠,只是一些家庭的一些人还抱着强烈民族认同感,经过他们努力,才自此开始有了民族活动。
里城大院有52户家庭,299人,其中满族家庭46户,蒙族家庭5户,汉族家庭1户,满、蒙家庭比例达98%,其中满族家庭占88%,
这里的满洲人,有白(巴雅拉氏)、孙(舒穆录氏)、翟(翟佳氏)、傅(富察氏)、李(库雅拉氏) 5家为大家族,当然还有很多小一点的家族。互相都有一些亲戚关系。
这组照片很珍贵,是开封满蒙第一次组织民族活动,并且在一幅墙上写了里城大院的由来。
这时候估计是已经初步成立满蒙联谊筹备组,由张组长、陈组长等几位当地满族企业家担任组长,蔡红、李秋红等负责对外联系。他们自此不仅自己组织活动,还派人参加全国其他地区的满族活动,也邀请其他满族社团组织人员来开封考察。
2015年邀请部分满族社团组织成员到开封考察,2016年6月8日我们发的文章《开封满族》,就是当时荆州的族胞写独孤雁-满洲里写的考察经过。
路口围墙的里城简介还在,但此次去则未见到。
这就是秉志先生时候建的读报室,现在改成满蒙宗祠。
但考察文章说是解放初期由满、蒙旗胞捐砖献瓦建于刘家庙遗址之上,2007年又得大家集资修缮装饰而成。虽是陋室,却满满都充溢着爱族的心意啊!(捐资旗胞功德碑)
通房正中供着毛主席,老罕王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帝的圣像位于左右两边,表达了开封满蒙旗胞爱党爱国爱民族的一份尊敬之心!(房内摆设装饰)
这是宗祠当时的照片。
今年小年,开封满族在小年举办大型祭祖庆典活动。
这是活动时候的祠堂,古色古香的祠堂中间摆放着伟大领袖毛主席 清太祖努尔哈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画像,众人一再行礼,我的注意力被那古旧的卷轴所吸引,“太祖十三甲 建州霸五部”可想而知当初的清太祖率领八旗子弟建立后金政权也是相当不易的!
这是里城大院的牌楼。
这是我今天去的里城大院,牌楼还好,只是介绍里城大院的围墙已经没有了。
牌坊旁边有一说明碑,说明牌坊在康熙年间建满城时候建的,后被毁。现在是2015年颁金节的时候,由里城大院族胞集资建立的。
牌坊的南部是一大桥,所以这个牌坊前广场很小,组织活动的时候,很多人要站在桥上观看。
里城大院的西部有一条河水流过,风景很优雅。
现在基本都已经翻建成两层小楼,说明家庭生活好了,但又缺乏居住空间,于是为改善生活都建成两层。门院做的很漂亮,有的院门还有一对石狮子,在封建社会,是只有官府和当官的家庭门口才可以安放石狮子的。
这是靠河边的一侧,一位大妈在门口做棉花。
大院里边,几位老人打扫卫生,据了解,因为其他地区拆迁,也曾要拆到这里,因满蒙族胞表达意见,只是临时未拆,但公共打扫卫生的很少到这里,这里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,所以都是自己来打扫。
这是现在的里城满蒙宗庙,门口的满文对联已经被时间与雨水侵蚀。
院子里是一座两层小楼,一二层均是三间,一层三间打通,是一明两暗,楼上三间的是分别独立的房间。
院子了功德碑被一些杂物挡住。
一层的门口摆放着一些供品,但门锁着,上边留有电话。
后了解到,此宗祠已经出租给一个算命的,那人在二层居住,在一层看香算命。我很好奇,这深巷之中,很难找,怎么会有人来算命?当当地人讲,平时还是经常有人来,看来是预测的比较准,靠口口相传,还是有不少人。
我只好打电话联系这算命的人,但他开始说他不在,让我找住河边的一个人。我就去了河边,问当地人,并不知道宗祠钥匙的事,只好又给这位算命人打电话,他讲已经叫一位有钥匙的过去了,让我在宗祠门口等。
等期间,与当地族胞聊了几句,一位大爷说他在抗日时期去满洲国挖煤,抗日胜利后,曾到过北京。另一位大妈说这位算命的人,以前有一次外出,有人来找,结果那人从早上等到下午才回来,让我叮嘱问下几时能来。我就又给那算命人打电话,他说再过五分钟,拿钥匙的人就能来。结果等了大约快十分钟,终于来了一位拿钥匙的人,帮我打开宗祠,看看里边的布局。
这是一层正中的一间,里面原来供中清太祖和元太祖的像,还有毛主席像,现在已经换成三位老母的像,但毛主席还在。
老母像两边的对联还是以前供太祖时候的对联。
两边挂满锦旗,似乎在说明这位算命的人很厉害。可惜他没在,如在,我倒是像要他预测下这个里城大院是否会被拆迁,因为至今还是悬而未决的事情。
这是右边那间房,现在这里供着清太祖像。
这是放在太祖像边上的镜框,里面是几张以前满蒙族文化活动的合影。
右边一间变成堆放杂物的地方,元太祖像放在这里。
各地的满族社团组织把房产出租,倒也很正常,因为缺乏经费呀。现在有房产的成都和广州的满族社团组织都存在出租一部分房产,自己留一部分房产办公。
所以开封地区的满蒙组织,出租一下平时用不上的房产也可以理解。但建议应让租房人保持对我们祖先像的尊重,做我们民族活动的时候,应该临时收回。
据了解,现在开封满族社团组织的审批遇到阻力,所以几位企业家组长打算自己出资建满族博物馆,以另一种形式开展民族活动,祝愿能早日成功。
另需要提一下,本次考察小编居住的地点是开封满蒙筹备组张组长的宾馆,给予免费居住,在此表示感谢。
作者富察春兵
满族文化网出品,转载请注明。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